丹参药材炮制加工方法步骤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及根茎入药,因其色红且形状似参而得名“丹参”,又称赤参、木羊乳(《吴普本草》)、紫丹参(《现代实用中药》)、红根(《中国药植志》)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中药丹参的唯一来源。其性微寒、味苦、无毒,归心、肝二经,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丹参的炮制始载于梁代《本草经集注》,历代应用的炮制方法包括净选、切制和炮炙。净选包括“去芦头”、“去苗”和“洗净”。切制有“捣”、“锉”、“切厚片”等。炮炙方法主要有酒制和炒法,尚有焙、醋炒、盐水炒、猪心血炒、炒炭、米炒等。梁代记载有酒渍法,唐代增加了熬法,宋代增加了炙法、炒法和焙法,并有“炒令黑黄”等炒制程度记载。金元时期增加了酒炒法,明代丹参的炮炙方法比较丰富,又增加了酒洗、酒浸、醋拌炒、盐水炒法。清代除沿用前世的酒炒和酒浸法外,又增加了酒蒸和猪心血拌炒法。现行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有丹参及其酒炙品的炮制技术,其麸炒、炭炒、米炒、醋炙、血炙等炮制工艺也屡见于全国各地中药炮制规范,且部分已有相关的专利技术研究。丹参的“发汗”工艺是一种炮制古法,药农通过手工揉搓新鲜参条,使得参条色泽加深,质地、柔韧度趋于一致,能很好的配合后续的切制等加工过程,使丹参成品饮片形成外红内紫、片形均一的优良商品学性状。但该法操作缓慢、工作量大,且长时间揉搓损伤手掌,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该法已被淘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丹参饮片绝大部分未经“发汗”工艺处理,而是采用由丹参根条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的方法,直接制成丹参饮片及其衍生产品。这种常规的炮制工艺路线成熟且易于掌握,是丹参饮片加工的主流工艺。采用此种方法制得的丹参饮片片形均匀、质量稳定,因此在市场中较为常见,但由于中间缺少关键的“发汗”步骤,该饮片的性状多为表皮砖红,切面黄白色,无法达到精品丹参饮片外朱红内深紫的商品学性状要求。亦有少量采用“发汗”工艺进行丹参饮片炮制的企业,但由于其未能完全掌握对时间和温度等核心节点的控制要求,饮片切面往往呈现出棕黄与紫黑交杂的花斑样色泽,影响成品等级的划定。
华炬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科研人员现推荐一项丹参药材炮制加工方法步骤,该技术结合传统炮制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不断总结摸索出一条精品丹参饮片“发汗”炮制方法路线。通过该方法炮制出的丹参饮片,外朱红内深紫,色泽均匀且异形片较少,指标性成分保持度最佳。通过该方法生产出的丹参饮片质量稳定,又兼具备优良的商品学性状,产品可达到精品规格的要求,现将该丹参药材炮制加工方法步骤及实施例介绍如下供研究交流参考:(441411 553446)
该项目由华炬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多位专家根据目前国内该领域最新技术推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包括技术工艺、技术创新、技术配方、方法步骤及实例等方面的推荐,供同仁参考交流,鉴于技术配方的特殊性不接受退款,请根据需要斟酌后支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