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肝素钠提取得率的工艺方法
肝素是一种由动物解读组织的肥大细胞所产生的酸性粘多糖额硫酸酯类物质,因其具有强抗凝作用,是放置深层静脉血栓形成等血酸栓塞性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肝素不仅有抗凝、抗血栓形成和调整血脂的作用,还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虽然将肝素类产品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但迄今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替代它的产品,所以它仍然是最重要的抗凝血和抗血栓的生化药物,且目前只能从动物的部分组织中提取,仍然不能人工合成。我国是生猪饲养、屠宰和消费大国,更是肠衣加工大国。肠粘膜是提取肝素的最佳原料之一,我国也有大量致力于从肠黏膜中提取肝素产品的厂家。然而,我国现行的肝素提取和纯化工艺比较落后,产品杂质含量较高。为了满足医学临床及生化研究,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精品肝素及低分子肝素。
最早的肝素提取方法介绍见于Howell在美国生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肝素提取需要去除杂质后再精制,因此在处理原料时要通过酶水解、盐析等方法去除蛋白质,得到肝素粗品。粗品肝素中含有其它黏多糖,也含有一些残余的蛋白质和核酸类物质,从而使粗品肝素的效价过低。现有的工艺中,对酸碱性杂质是通过等电点沉淀及热变性作用、盐析作用等办法去除;对低抗凝活性的水溶杂质,是通过控制产品溶液浓度特别是酒精沉淀浓度来加以去除;对热原杂质,通过超滤氧化及离子交换方法加以去除。国内常用的猪小肠肝素提取方法是盐析法;60、70年代美国技术-氧化法纯化技术在国外曾经广泛采用;国内90年代以前基本采用组合氧化法纯化技术是肝素的主要纯化方法,因此对氧化法纯化技术研究的比较多。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工艺较为复杂,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并且在提纯过程中需要加入化学试剂,处理成本较高,精制的过程也较为复杂,产品纯度也难以保证。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出现,又有新成果出现。酶解辅助提取肝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肝素技术是现在企业主要使用的技术。加入蛋白水解酶,可以减少水解时间和减少微生物的污染。但酶解技术受限于温度、pH的控制,提取肝素后还要灭酶、并将其除去,同时采用离子交换法从酶解液中吸附肝素时,由于吸附不完全,所以会导致残留液中仍含有较高量的肝素,从而影响肝素得率。进一步的,由于吸附洗脱等条件未得到有效的调整和优化,也进一步影响了肝素的有效分离和获得,影响了肝素的得率。虽然肝素提取纯化技术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专家们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肝素的技术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综合而言,提取技术水平较高的仍然是发达国家,他们不仅开创和掌握了扎实的提取技术,并具有专用的高分子材料和装备。国内目前这方面欠缺的是先进的工艺和配套的装备。为此,进一步深入探索粗肝素的酶解、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选择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粗品肝素生产模式及研究适合的技术装备,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华炬科技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科研人员现推荐一项一种提高肝素钠提取得率的工艺方法,该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肝素钠提取得率的方法,该技术工艺方法中,通过采用复合酶对原料进行酶解处理,并对吸附后解离条件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不仅提高了肝素钠的提取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肝素钠粗品的得率。该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肝素钠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 该技术方法中,以复合酶进行酶解,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酶解处理的效率,而这也有利于提高肝素钠粗品的得率; (2) 该技术方法中,通过对吸附以及洗脱等步骤条件的选择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肝素钠产品的吸附和洗脱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肝素钠粗品的收率。现将该一种提高肝素钠提取得率的工艺方法及技术方案及实施例介绍如下供研究交流参考:(311211 355566)
